“打假”和“走过场”专项行动(三)

  • 发布日期: 2022-04-18
  • 来源:
  • 访问量:1

近期,市应急管理局全面开展打击假冒政府网站制售假冒安全生产证书专项行动和安全生产培训“走过场”专项整治工作,依法打击伪造、变造、买卖假冒安全生产证书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捣毁一批伪造安全生产证书的制假售假窝点,惩治一批假冒政府网站的技术团伙,查处一批持假人员和用假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等有关教育培训及考试考核工作要求,严密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机构、考试机构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培训制度不落实的生产经营单位,整顿、淘汰管理不规范和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安全培训机构,曝光一批典型违法犯罪案件,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培训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沭阳县

根据市应急管理局统一部署安排,沭阳县出台了《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培训“走过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2022年度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体责任的通知》《开展打击假冒政府网站制售假冒安全生产证书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对打假专项行动和培训“走过场”专项整治的工作目标、时间安排、任务分工等作了明确的要求。截至目前,共对存在问题企业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213份,对3家企业予以行政处罚,处罚金额共计7.42万元。

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出台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打假专项行动和培训“走过场”专项整治两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召集公安、市监、工信、经开区等相关职能部门,通报阶段性工作成果,分析存在问题,对下一步工作进行研究安排,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利用复工复产特点,把好新员工上岗培训关,印发《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手册》和《员工安全应知应会》折页1万余份。在县主流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大力宣传两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特种工无证、持假证上岗、安全培训不到位的严重后果和危害。二是剖析典型案例。利用安全文化进企业活动,向员工现场讲解全县近年来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案例,阐述安全培训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关口,是预防事故的治本之策,安全培训“走过场”和持假证上岗都是违法行为。三是强化教育引导。要求培训机构将两项工作纳入日常教学内容,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引导,让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入脑入心,不断增强落实主体责任的自觉性。

坚持多措并举,确保工作实效一是强化精准执法。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作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必查项。二是纳入考核项目。将两项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对各乡镇、各部门安全生产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加大平时考核力度。三是开展督查督导。县安全生产7个督导组将两项工作与安全生产其他工作同步督导;县安委办组织2个督查组,定期督查两项工作落实情况,对进展缓慢、推动不力的乡镇和部门予以提醒通报,对存在问题较多、整改不到位的企业予以媒体曝光,倒逼乡镇、部门和企业责任落实。

宿豫区

根据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开展打击假冒政府网站制售假冒安全生产证书专项行动和安全生产培训“走过场”专项整治工作》统一部署安排,宿豫区闻令而动、认真落实,狠抓排查治理,确保行动高效开展。

高度重视,周密安排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印发《开展打击假冒政府网站制售假冒安全生产证书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和工作重点,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开展工作。转发《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培训“走过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重点整治内容和阶段工作安排。二是召开工作推进会。组织各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负责人召开工作推进会,对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再部署、再强调。

精准施策,扎实开展一是加强底数摸排。组织辖区范围内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对自身培训资质和日常教学工作开展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对“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记录情况等开展自查自纠,明确薄弱环节,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倒排序时进度抓好整改。二是强化检查指导。组织局各相关科室,各乡镇(街道)、园区安监部门持续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问题严厉查处,切实防止安全培训“走过场”。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检查企业168家次,教育培训类行政执法案件6起,处罚金额22.25万。

防宣结合,有序推进。一是强化法治宣传。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广泛宣传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持证上岗意识。二是强化社会监督。联合区广播电视台,加大对安全生产培训和考试政策宣传,对好的经验做法总结推广、对反面典型案例及时曝光,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生产培训考试工作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