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应急“四比四看”显担当】系列报道⑧监测预警处:为全市人民地震安全站好岗、放好哨
- 发布日期:
2024-12-31 - 来源:
- 访问量:1
2024年度,市地震服务中心监测预警处紧紧围绕震情监视跟踪重点工作,强化监测仪器运维和震情分析研判,不断提升震情信息获取和监测、预测、预警能力,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强基固本,地震监测水平显著提升
启动“宿迁市地震流体观测网”建设,力争早日建成以苏05井水位、水温观测为支撑,以宿迁市断层气台网观测为框架,以遍布全市的民用井水物理和水化学观测为补充的宿迁市地震流体观测网;配合省地震局实施“2024年度宿迁市地震监测能力提升工程”。完成现有台站升级改造和标准化建设,推进地震监测项目、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网建设,新增GNSS观测点4个,钻孔分量应变观测点2个;建设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基准站4个,基本站15个,一般站88个,安装地震预警终端10台;实施沭阳地震台等14个现有台站的改造升级和标准化建设,争取省地震局经费投入752万余元。目前,全市地震监测站(点)达到21个,包含测震、强震、形变、电磁和流体等多个学科,分钟级震情获取和烈度速报,秒级的地震预警能力基本实现。
二、抓细抓实,异常跟踪及时高效
制定印发《宿迁市地震短临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方案》并严格落实。加强台网运维管理,全市所有观测仪器准确运行率均达到99%以上,在年度全省地震观测资料质量评比中共有14个测项获得前三名;密切关注台网内各个学科观测数据动态变化趋势,坚持每日上午完成分析处理和上报,坚守异常落实不过夜,发现数据异常变化,立即与江苏地震台和宿迁地震监测中心站专家开展联合会商。2024年完成苏05井水温数据异常和断层气观测台网氡数据异常的跟踪落实,分别撰写并上报异常落实报告,获得省地震局充分肯定。
三、科学引领,地震趋势判定清晰明确
为加强震情趋势分析,滚动研判江苏和宿迁地震形势,全年共开展月度会商、季度会商、半年会商12次,参加全省地震趋势会商2次并做专题发言,所有会商均形成会议纪要并按照要求上报省地震局和市委市政府。2025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获得省地震局评比第三名。针对可能影响我市及社会反响较大的地震事件,如东台震群、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7.1级地震、台湾花莲县海域7.3级地震、安徽肥东4.7级地震等,第一时间开展专题会商,深入研究发震构造和机制机理,形成专题报告上报,供领导决策参考。相关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三次批示,有力推动了全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进步。
四、摸清底数,地震灾害风险精准化解
按照《江苏省地震灾害预评估工作总体计划(2023—2025年)》(苏震函〔2023〕77号)要求,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宿迁市城区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工作。通过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厘清我市城区的地震灾害风险底数,明确致灾关键影响因子,构建了震后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从地震灾害风险防范、地震应急准备、地震应急处置等方面分析对策建议,为防震减灾工作计划、规划编制、年度重点工作安排,以及震后应急处置决策提供支撑和保障。目前,沭阳、泗阳、泗洪3个县已部署开展相关工作,力争2025年上半年全部完成。
五、凝聚合力,地震灾害防线不断巩固
以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为抓手,狠抓地震灾害应对处置能力建设。一是组织开展震后流动地震台架设演练,促进系统内震后现场工作队员熟练掌握震后的台站选址、仪器架设、信号传输和地震台的维护与保护等流动地震台架设的全过程;二是组织开展各县区(功能区)应急管理部门业务人员震后处置业务培训和演练,使系统内人员熟悉不同等级地震后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能够准确高效完成震情信息获取、上报和发布流程,快速估判地震灾害情况,为党委政府的抗震救灾决策指挥提出意见和建议;三是组织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成功承办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吸引全市众多科普讲解志愿者参赛,讲解内容涵盖校园应急逃生、工程抗震设防等诸多内容,拓宽地震科普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有力推动全社会防震减灾素质的提升。我市累计获全国大赛优秀奖1人,省级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各1名,市地震服务中心获优秀组织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