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应急“四比四看”显担当】系列报道⑪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规范执法守底线 优质服务促发展
- 发布日期:
2025-01-09 - 来源:
- 访问量:1
2024年,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执法监督局紧紧围绕年度执法重点工作,持续强化日常监管执法,持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持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聚焦主责主业,严格监管谋求实效
一是严格编制年度执法检查计划。2024年度,依据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管执法要求,按安全风险等级划分对全市588家A、B级企业、2699家C级企业进行公示,排定699家企业纳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年度重点执法对象库,其中80家企业作为重点检查对象纳入市局年度监督检查计划,2699家C类企业纳入全市双随机执法对象库,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抽查。二是持续深化精准执法。严格按照年度执法计划和“双随机”抽查企业开展执法检查,聚焦企业生产现场,锚定重大事故隐患,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2024年全市执法队伍通过省执法系统检查企业1795家次,查处隐患2472个,其中重大事故隐患338个,重大事故隐患占比13.7%,重大事故隐患立案率100%,“一案双罚”案件占比45.7%。三是调查处理生产安全事故。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提级调查宿迁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5·25”燃气泄漏事故,对事故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员进行了问责和通报处理。在事故调查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为事故的定性、责任划分和后续处理提供有力支持。
二、增本领强技能,推进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开展执法业务骨干培训。6月26日—28日,集中开展执法业务骨干能力提升培训,为全市100余名执法人员“补钙加油”提能力、“充电赋能”强本领。邀请省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领域专家和市法院、司法、纪检等条线业务领导授课,解读危化品、烟花爆竹和冶金等工贸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剖析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典型案例,深化全市应急管理执法队伍党风廉政教育,以学促用提升执法效能,以案为鉴规范执法行为。二是开展无人机操作技能培训。为积极探索“数字执法+非现场执法”方式,4月17日—20日,组织全市33名执法骨干开展无人机技能培训,聘请专业无人机教员,采取理论讲解和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培训无人机结构组成、飞行原理与飞行安全注意事项等基本理论,实操训练无人机起飞上升、精准悬停、定点环绕、拍摄返程等飞行动作,深度拓宽无人机在执法监管中的应用,不断提升非现场监管执法能力。参训人员均顺利通过考试获得无人机操作手合格证。三是完成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工作。一体化推进全市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工作,定期调度宿豫区执法大队标准化建设进展情况,现场督促指导、研究解决创建过程遇到的难点问题。11月,宿豫区执法大队顺利通过省应急管理厅验收,市县两级执法队伍全部完成标准化创建达标。四是执法竞赛取得良好成绩。9月9日至11日,省应急管理厅举办首届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执法监督局通过理论考试、卷宗评查等方式,全方位考察全市38名执法骨干的理论基础和办案能力,择优选拔7名执法人员作为参赛选手,并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训,以赛促学砺精兵,以训促学强本领,积极备战竞赛。最终经过法律法规理论考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纠错、模拟执法检查与办案、辩论赛等多项赛程比拼,我市代表队取得了团体第7名的良好成绩,荣获江苏省首届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团体优胜奖。
三、全链条硬举措,深化电气焊作业安全管理
一是出台实施意见。为切实整治电气焊违规作业、无证作业、冒险作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结合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牵头制定了《关于加强电气焊作业全链条安全管理的实施意见》,从源头管理、责任落实、监管执法和群防群治4个方面提出13项具体举措,下大力气解决电气焊违规作业突出问题,切实防范遏制事故发生。二是牵头开展暑期电气焊作业专项整治。重点围绕涉及电气焊作业的人员密集场所、“厂中厂”以及建筑施工工地、医院等敏感特殊场所,共检查2634家次,排查问题隐患160项,其中应急管理执法队伍开展专项执法检查451家次,排查发现20名电气焊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并对18家相关单位进行立案处罚。消防、住建、交通、市监、卫健、民政等行业主管部门也同步开展专项检查,依法查处、整改了一批违法违规开展电气焊等动火作业的事故隐患。三是全力推动电气焊门市部无证人员取证工作。前期,走访调研10个乡镇22个电气焊门市部,并对全市电气焊门市部数量开展摸底排查,逐户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对于电气焊门市部无证作业情况较为突出的问题,执法监督局立足于保障市场需求,开展专项部署,层层发动、有序组织电气焊门市部无证人员参加培训、考证。全市排查出电气焊门市部1425家,现已有563人报名培训考试,其中277人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同时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引导等方式取缔、转行了133家无证作业的电气焊门市部。
四、包容审慎执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执法检查事前告知。年初,梳理制作了涵盖12个重点行业领域71项重点执法事项的《安全生产重点检查事项提醒单》和全市安全培训机构《便企服务卡》,为列入执法计划的重点企业提供上门指导服务,在执法检查前将有关事项提前告知重点检查单位,提醒其主动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主动排查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二是积极开展“逢查必考”。在执法检查中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能力测试,结束后实时填报考试成绩并上传试卷。企业主要负责人能力测试结果纳入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参考依据,对主要负责人得分高、现场管理好的企业,酌情减轻处罚,以此督促企业负责人强化安全意识、熟悉安全知识、提升安全素质、掌握法规要求、履行法定职责。2024年,全市开展企业负责人能力测试1707人次,考试率95.1%。三是主动落实“轻微不罚”。2024年10月8日,《江苏省应急管理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正式实施,全市执法队伍积极响应,结合宿迁市应急管理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处罚“三项清单”等相关规定,严格把握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落实执行程序,共对66家生产经营单位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涉及不予处罚金额201.33万元。四是强化典型案件曝光警示实效。通过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实名曝光13批次60个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典型案例,以案示警提升普法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