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应急“四比四看”显担当】系列报道⑤政策法规处:踔厉奋发,奏响法治建设“最强音”
- 发布日期:
2024-12-24 - 来源:
- 访问量:1
【编者按】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主动融入“省内作出更大贡献、全国奋力争先进位”大局,紧紧围绕“三个确保”目标任务,持续开展以“比担当看干事创业精气神、比能力看解决问题实效性、比服务看企业群众获得感、比实绩看促进发展贡献度”为主题的“四比四看”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十强化十提振”要求,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凝聚攻坚克难合力,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高效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形势持续平稳,为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提供了有力安全保证。
“宿迁应急”公众号推出系列报道,充分展示应急管理党员干部实干实绩和良好精神风貌,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2024年,宿迁市应急管理局政策法规处以齐心协力之姿,践行实干担当之责,依法履职,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走深走实,继续实现自2019年市应急局成立以来无一被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的工作目标,因工作突出,政策法规处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23年度宿迁市加快‘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贡献奖”(法治建设类先进集体)。
全面推进应急管理法治责任体系建设
继2023年配合完成我市首部安全生产领域综合性地方性法规《宿迁市安全生产条例》的制定工作,2024年,政策法规处牵头制定《宿迁市应急管理适用地方性法规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细化《宿迁市安全生产条例》法律责任条款,为执法人员科学规范运用《宿迁市安全生产条例》提供依据,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过罚相当、同案同罚。牵头制定《2024年宿迁市应急管理系统法治建设工作要点》,明确全市应急系统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体要求、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有序推进法治建设责任落地见效。
全面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规范决策程序,严格落实《宿迁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及时梳理重大行政决策项目。认真落实《宿迁市应急管理局法律顾问管理制度》,疑难案件、重大执法决定和重大行政决策充分听取公职律师、外聘法律顾问单位意见,确保行政执法决定合法合理。
全面推进公正文明执法
制定《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工作计划》(宿应急发〔2024〕42号),细化24个重点项目56项重点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责任、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有的放矢有序推进。深入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坚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自查出3个方面问题均已细化措施、落实整改。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坚持执法与法审人员分离,实行1人预审1人复审,全流程网上审核行政处罚案件。为3个规范性文件出具法制审核意见书,并做好备案工作。开展1次行政执法案卷集中评查活动,对案件办理的程序、证据收集、法律适用、文书归档等进行全面体检,以查促改,以评促改,全面提升执法人员能力水平。
全面推进应急普法宣传
出台《2024年宿迁市应急管理系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普法融入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全过程。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制定全市应急管理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清单,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宣讲,集中学习研讨与自学相结合,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应知应会法律法规。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次,邀请市委依法治市办专家专题授课1次,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行政法和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民法典》集中学习活动1次,组织机关干部开展集中学法考法活动4次。二是重点内容重点学。深化《宿迁市安全生产条例》“三进三入”工作,将《宿迁市安全生产条例》宣贯工作纳入对县区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培育宿迁市安全生产警示教育馆、蒙牛集团宿迁分公司等安全生产法治文化示范点;组织拍摄《宿迁市安全生产条例》宣传片,联合市司法局开展“万家学法”电视访谈,提高地方性法规宣传覆盖面和知晓率。配合做好《江苏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管理条例》的市级、县区和市直有关宣贯工作。三是拓宽渠道广泛学。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安全生产法宣传周”主题活动,参加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余份。组织参加市委法宣办和省应急管理厅组织的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报送5个作品参加评选。发挥“应急普法”网络专栏作用,及时发布最新法律法规,以案释法,开展《宿迁市安全生产条例》微信有奖答题活动,组织参加第五届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发挥《中国应急管理报》《江苏应急管理》《宿迁日报》等大众宣传媒介作用,聚焦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上级领导关注、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进行广泛的法治宣传教育,发表法治类宣传信息报道10余篇,多措并举,切实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